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


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Efficient Mining and Safety of Metal Mines,USTB

李仲学教授简介

学位职称博士/教授/博士生导师
办公电话: 010-62333454

Email:zxli@ustb.edu.cn


个人简介:

1982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,1984年获得美国南达科他矿业与技术学院硕士学位(M.S.),1987年获得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博士学位(Ph.D.);历任北京钢铁学院/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后、副研究员、教授,曾兼任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处长、处长、副院长、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;曾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、爱达荷大学进行长期合作研究,赴巴西、加拿大、智利、丹麦、德国、希腊、南非、美国等国家及香港、澳门、台湾等地区参加学术会议。


研究领域:

主要从事系统建模、仿真及可视化,资源、环境与安全经济,风险及安全管理技术等矿业工程、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交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。近年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课题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“十一五”和“十二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任务、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、厂校合作技术开发项目等研发工作。指导博士后13人,培养毕业博士37人、在读博士生5人,培养毕业硕士42人、在读硕士生5人。


本科生课程:

资源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;数字矿山技术。


研究生课程:

安全、健康与环境风险专题;资源、环境及安全经济专题;矿业经济学


社会兼职:

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常务理事;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;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;国际矿业教授学会(SOMP)理事、主席;美国矿冶学会(SME)会员;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(WFEO)“采矿与可持续发展”专项行动组成员。


专利获奖鉴定:

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;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科技成果奖“矿井灾害监测与预警信息研究”(2011)、“地矿工程三维可视化技术及系统”(2006);北京市教学成果奖“产学研合作招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研究与实践”(2005)、“产学研结合、跨学科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”(2001)等。


科研项目:

矿井突水风险、过程与应急的动态可视化仿真技术及系统原型;地下矿复合场的一体化构模及三维可视化技术;矿井灾害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研究;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性及应对ISO26000的策略;社会责任国际标准风险控制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技术研究;我国标准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比对分析及对策研究;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;我国质量安全评价与网络预警方法研究等。


代表性论文及著作:

尾矿库隐患与风险的表征理论及模型(冶金工业出版社,2016);企业社会责任动态理论与评价技术(煤炭工业出版社,2016);矿山闭坑运行新机制(冶金工业出版社,2015);数字矿山理论、技术及工程(科学出版社,2012);矿业经济学(第2版,冶金出版社,2011);地矿工程三维可视化技术(科学出版社,2007);露天矿半连续工艺优化方法及应用(煤炭出版社,2002);矿业经济学(冶金出版社,2001);矿业经济学导论(煤炭出版社,1994);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,其中SCI、EI收录50余篇。